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 > 正文

中山绘制公共文化服务“幸福图” 服务升级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 2022-02-11 09:33:00 来源:南方日报

全市270个行政村(社区)全部建成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均每3.6万人拥有一座自助图书场馆,每万人拥有室内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超1350方米……这是截至2020年底,中山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几个数据。

这些数据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市—镇—村(社区)全覆盖,意味着每万人拥有市内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超过全省均标准。这个成绩单,也让中山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工作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中处于领先水。去年,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公布了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名单,中山市作为广东省唯一推荐地市,被命名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公共文化服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如何加快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中山市一直在探索的时代命题。作为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城市,在“双区驱动”背景下,在重振虎威、推进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中山通过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在价值取向、建设理念、管理能力、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等方面的现代化,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整体提升,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升级版”。

配套升级

把文化设施建到家门口

“我记得小时候要看书只能去书店或者学校图书馆,现在随时随地都可以在自助图书馆、镇图书馆等地借书、看书,文化生活丰富了很多。”今年31岁的罗钰萍是土生土长的中山小榄人,她说,如今在图书馆打卡,已经不再是一件难事儿了。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年来,中山市建设了一批大型文化设施,2019年建成开放、建筑面积达5.766万方米的中山纪念图书馆是中山市民最喜欢去的文化场所之一,馆内设有少儿阅读区、视障阅览室、社科文献区、孙中山文献馆等阅读空间,日最高接待读者达2万人次。

2021年,市财政投入4.06亿元、总建筑面积达2.56万方米的中山市博物馆新馆也已经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接下来,我们会加快中山市博物馆新馆建设,力争2022年开馆。”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吕丽珠说。

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文化设施不仅要办到点子上,更要办在老百姓的心坎上。在全市23个镇(街)文化站全部达到广东省特级文化站建设标准之后,中山市继续完善镇街文化设施,建成集“自助化、品质化、数字化”于一体的镇街文化设施,让数字化、现代化成果走进千家万户。创建期间,中山市镇(街)图书馆全部完成技术升级改造;行政村(社区)全部建成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市政府扶持大批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完成提档升级,新建、改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超2万方米。

为打造市民家门口的文化设施,中山市建成了一批集“微设施、自服务、生活化”于一体的嵌入式文化设施,创建期间,共享文化馆、共享阅读空间、邻里文化家、街区自助图书馆、图书馆之友等新型文化空间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截至目前,中山全市共建成44家“中山书房”街区自助图书馆,11家“邻里文化家”,18家共享文化馆、17个共享阅读空间等一批新型文化空间,270个行政村(社区)全部建成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镇街图书馆全部完成技术升级改造,均每3.6万人拥有一座自助图书场馆。截至2020年底,全市每万人拥有室内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超2500方米,全市基本建成“城乡10分钟文化圈”。

中山火炬开发区宣传文体服务中心主任李慧自2012年开始从事文化工作,他对身边公共文化服务环境的改变深有体会。他说,过去三年中山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是公共文化服务环境越来越好、服务内容越来越丰富,在此基础上,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得到进一步提升。“大家现在可以在镇街、小区欣赏或者参加文化活动,而不是只有去市里面才能享有这些文化资源。文化活动多了,大家的参与也高了,生活方式也更加积极向上了。”李慧说。

此外,中山市还以品牌文化之城为建设理念,打造“中山合唱季”品牌,连续举办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小榄菊花会”、全国游戏游艺文化产业博览会、古镇国际灯光文化节等品牌活动,开展“播种文化振兴乡村”“文化关爱”等系列活动,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打破壁垒

图书借阅全市通借通还

日,罗钰萍想要借阅《工作2.0:做自己想做的》等几本图书,线上查阅后,发现馆藏书目都在中山纪念图书馆内,距离自己较的小榄图书馆并没有这些书。她立马在线上进行借阅,1天后,她收到了中山纪念图书馆免费邮寄过来的书籍。

“更方便的是,我还可以在小榄任何一个被纳入中山市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的地方还这些书,不需要跑去市区。时我在小榄借的书,也可以全镇通还,借书、还书都很方便。”罗钰萍开心地说。

这一便利实现的背后是中山市共享型纵横结构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模式的大胆探索。

中山市建立的共享型纵横结构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模式是中山市以此次创建为契机创新总分馆建设的大胆探索。其中,纵向结构是指由政府出资、管理的总分馆体系,以市馆为总馆、镇街馆为分馆、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场室(街区自助图书馆)为服务点;横向结构是指创造联合社会力量建立的总分馆服务体系,以市馆为总馆,联合社会力量建设的共享阅读空间和共享文化馆为分馆,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设立“图书馆之友”和“文化馆之友”为服务点。这样一来,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由“一盘珠”化作“一盘棋”,公共文化服务由各自为政的“分兵作战”变为统筹协调的“联合作战”。

目前,中山市已实现全市智能图书馆镇(街)全覆盖,市级场馆、镇(街)分馆、自助图书馆,各类共享阅读空间和住宅小区邻里图书馆,均按照标准配备了现代化、智能化的借阅和管理设备。

为使文化资源扩大覆盖面,2020年,中山市在机关、企事业单位设立一批“图书馆之友”,并创新开发“图书馆之友”手机转借系统,管理员无需依托传统图书馆借阅设备及系统,通过手机管理系统就能面向读者开展借阅服务。持有中山市公共图书馆读者证的人员,可以在单位“图书馆之友”内转借图书,并可在“图书馆之友”或中山市图书馆总分馆系统内归还图书,借还图书的方式更为灵活。

此外,所有智能图书馆和“图书馆之友”全部纳入中山市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实现人员管理、场地服务、文献资源、技术台、阅读活动等五个方面的全市共建共享。也就是说,中山市民不管在中山哪个地方,都可以通过中山市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享受纳入该系统的全市图书资源,并且可以通借通还。

目前,中山市级图书馆、镇街级图书馆、270多个行政村(社区)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图书室、自助图书馆、共享阅读空间、“图书馆之友”等均被纳入中山市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

科技便民

数字文化建设成效显著

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9.5%,较2019年增长了0.2个百分点;报纸阅读率为25.5%,较2019年下降了2.1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18.7%,较2019年下降了0.6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9.4%,较2019年增长了0.1个百分点。在列举的一众阅读方式中,除了传统图书阅读方式,数字化阅读也呈现上升趋势,数字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不言而喻。

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最大程度的文化资源,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显得尤为重要。疫情期间,中山市在全省率先设立云课堂、云剧场、云展演、云展览、云讲解、云阅读等全民艺术普及活动项目,以科技为支撑,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式文化服务台。通过打造“中山文旅云”台、“文旅中山”有线电视文化专区、文旅场馆智慧导览系统、“文旅中山”微信公众号等,集中高效地向群众提供多终端、多渠道的服务;通过“你点我送”文化惠民通台,精准有效配送各类文艺演出、讲座、展览等活动2190场次。

“基于1个文化馆总馆+23个镇街分馆为架构的互动课堂系统推出的‘中山市文化馆·云课堂’通过系统与镇街分馆进行连通,不仅减少了疫情期间的人员聚集,还突破了地域空间的限制,让镇(街道)的文艺骨干能够更好地与专家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实现在线互动提问、互动演示和作业点评。”吕丽珠说。

防疫期间,中山市共开展文艺创作讲堂24班次、艺术普及讲堂164班次、公益讲座7场、非遗讲堂15个,线上市民大舞台原创抗击疫情诗词朗诵活动和线上抗击新冠疫情摄影展开幕式各1场,累计约25万人次受益。各类丰富多彩的线上公共文化服务,实现疫情期间“服务不停摆、精彩不间断”。

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居民周爱君对此深有体会。2005年,周爱君退休后从湖南来到中山和子女居住,爱好舞蹈的她还是一个民间歌舞团的负责人。

疫情期间,她带领同好们一起通过中山云课堂学舞蹈。“疫情期间有段时间,大家没有办法出门线下学舞蹈。我们就通过云课堂,跟着线上舞蹈视频进行学,足不出户就可以学舞蹈,大家都很开心。疫情期间,我们关注很多中山文化方面公众号,有什么讲座信息、活动信息都会互相转告,线上参与文化活动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

服务升级

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作为“伟人故里”,中山市非常注重中山精神的传承。中山纪念图书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一系列与伟人孙中山名字相关的文化设施在中山随处可见,中山公园音乐周、中山合唱季等家喻户晓的品牌活动的打造,赋予了“中山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号角吹响之后,中山市积极响应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战略,依托孙中山文化资源,打造了“品读湾区”文化活动品牌,以“9+2城市阅读”之旅等活动为抓手,让港澳同胞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和国家发展成就,增强其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认同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锐熙表示,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山将科学编制好“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强化乡村文化振兴的顶层设计,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乡土文化的感召力。另一方面,要大力健全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发展乡村文化队伍,讲好乡村文化故事,为乡村振兴凝聚精神力量。

为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新发展,中山市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在享誉全国的“三三三”模式基础上,因势利导,推动镇(街)形成各具特色的“三三三”模式升级版,并以此为支点带动美丽乡村和文明村镇建设,既增强了村民的幸福感,培育了新的乡村经济增长点,又吸引大批高层次人才回乡创业,比如“海归”徐家杰在中山左步村打造的公益书屋左步书屋被游客称为“中国最美的乡村书屋”,造型别致的玻璃书屋成为市民游客的“打卡地”。

此外,中山市还创立“嵌入式”服务,结合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工作,在全省率先探索出“1+2+2+N”的共享文化空间建设模式;创立“文化帮扶”范本,大力弘扬博爱精神,加大“文化暖心工程”的实施力度,深化与云南昭通的帮扶协作,多项合作项目获奖,其中中山市文旅志愿服务项目“山与海的对唱”乌蒙山的文化慕课,获得文化和旅游部举办的2020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项目线上大赛一等奖;“成长的美好”中山市文旅志愿者昭通行被评为2020年“春雨工程”全国示范实施项目;创立“共享文化馆”,全市共建成中医药文化馆等18家主题化、特色化的共享文化馆,为群众提供公益、个化、主题式的文化艺术推广和普及服务。

展望“十四五”,中山市将按照国家、省、市关于推进文化强国、文化强省、文化强市战略的工作部署,重点围绕高质量打造一批文化地标设施、高质量建设智慧公共文化场馆、高质量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样本展开工作,进一步巩固提升创建成果,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撰文:苑世敏)

标签: 设施建设 图书场馆 服务体系 重要内容

推荐阅读

中山绘制公共文化服务“幸福图” 服务升级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全市270个行政村(社区)全部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平均每3 6万人拥有一座自助图书场馆,每万人拥有室...

广西水利“十四五”开局抢眼 重大水利项目建设蹄疾步稳

记者日前从自治区水利厅获悉,过去的2021年,我区共落实中央和自治区两级水利财政资金115 38亿元,同比...

宁波率先实现基层受理服务点全覆盖 实现行政复议与基层治理融合发展

我市积极拓展行政复议申请渠道,探索在乡镇(街道)设立行政复议申请基层受理服务点,打通群众申请行政复...

2021年广西建筑业产值达6700亿元 建筑业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

记者从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获悉,2021年,我区建筑业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全年建筑业完成产值6700亿元...

济源在河南率先实现“园林乡镇”全覆盖 11个镇全部成为省级“园林乡镇”

山拥万阳湖,湖映居民楼;推窗见绿,出门见景。2月7日,记者在济源思礼镇的万阳湖畔看到,三三两两的游人...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品牌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聚焦